癌症警號丨夫妻半年內先後患上大腸癌 揭常吃1道餸惹禍【附3大地雷食物】

都市病

發布時間: 2024/03/14 14:07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對夫妻半年內先後患上大腸癌,揭常吃1道餸惹禍。

【大腸癌/癌症/飲食習慣/腹痛/肚瀉/便秘/衞生署】注意飲食習慣,避免誘發大腸癌。有台灣營養學博士分享案例,有名中年女子平時沒有煙酒習慣,某天突然開始持續出現便秘,其後有腹痛肚瀉情況,求醫後確診大腸癌,奇怪的是,其丈夫在半年後同樣確診大腸癌。博士指出,這對夫妻之所以同樣患上大腸癌,恐怕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,其中有一款菜式更是致病重點。

最新影片:

中年女因1菜式誘發大腸癌

台灣大學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在當地電視節目《聚焦2.0》分享案例,自己有位60歲的女性親戚,平常不煙不酒,但不喜歡吃蔬果;然而某天她突然持續多日便秘,其後肚痛又腹瀉,求醫檢查後確診患上2期大腸癌,特別的是其丈夫在半年後同樣確診大腸癌。吳映蓉認為得病原因與二人飲食習慣有關。她透露,該名女親戚特別愛吃梅菜扣肉,幾乎每天都會吃此菜式,同時覺得不能浪費湯汁而撈飯食;外出用餐時也總會把肉類打包回家,隔天翻熱食。

吳映蓉解釋,大腸癌與油脂攝取量息息相關,食得越油膩就越容易患上大腸直腸癌。她表示,雖然大多市民都知道要少食肥肉、紅肉及加工肉類,但事實上常見食物也暗藏「高油」陷阱,例如泡芙(脂肪酸含量17.6克/100克)、蛋捲(脂肪酸含量16.5克/100克)、Tiramisu提拉米蘇(脂肪酸含量16.3克/100克)。她提醒大家,如果1名70公斤的男性食超過100克泡芙,就容易超出每日脂肪建議攝取量上限。

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最常見的癌症

衞生署《非傳染病直擊》3月號指出,過去10年,大腸癌對本港造成的疾病負擔日益沉重。於2012年至2021年期間,大腸癌新增病例的數目(粗發病率)由4,563宗(每10萬名人口有63.8宗)上升至5,899宗(每10萬名人口有79.6宗)。在2021年,大腸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,佔所有新增癌症個案的15.3 % , 超過9成患者是50歲或以上,而男性和女性確診年齡中位數均為68歲。

要減低患上大腸癌風險,衞生署呼籲市民應奉行健康生活模式。 有研究指出健康生活模式可使大腸癌風險下降多達48 % ,尤其要進行定期檢查。

  • 保持健康體重
  • 均衡飲食,包括每日進食最少五份蔬 果 
  • 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 
  • 多做體能活動
  • 避免飲酒
  • 不要吸煙
  • 定期檢查

初期沒有明顯病徵 留意大便變化

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也曾接受訪問,指出早期大腸癌算是沒有任何明顯病徵,不過隨著腫瘤開始增長,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徵狀,當中最明顯是大便習慣出現改變,他提醒如果情況持續1個月以上,就應盡快求醫檢查︰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責任編輯:羅嘉欣